■現在有中考和高考等升學考試,古代也有這樣的考試嗎?
科舉在不同的時代,考試程序不一樣。在唐代,科舉分作兩級考試;在宋代,科舉分作三級考試;明清科舉分作四級考試。
以明清科舉考試為例,科舉考試的第一級是童試。明清時期,在地方府、州、縣分别設立學校,能進入其中上學的人,就是通常所說的秀才。取得府、州、縣學學生資格的考試為“童試”。童試又稱為小考或小試,俗稱為考秀才。童試三年二考,一般由三部分組成:縣試、府試和院試。縣試由當地的知縣主持,考試日期多在農曆的二月。縣試有考四場也有考五場的。縣試考試過關的學生才能參加府試。府試由各府的知府主持,府試考中的學生,才能參加院試。院試由各省的學政主持,分為“歲試”和“科試”兩種,每年由學政主持考試一次,叫作“歲試”,其作用是督促學生們學習。在大比之年的前一年,由學政主持舉行“科試”,考試成績前幾名的人,其中較大的省份約為前十名,中、小省份約為前五名,才準予他們參加次年在省城舉行的鄉試。
鄉試是科舉的第二級考試。參加鄉試的除了秀才之外,還有貢生和監生。貢生是指那些從地方學校升到中央國子監去讀書的學生。監生就是國子監的學生。明清時期的鄉試分三場,每場考三天。鄉試考試被錄取的稱為舉人,第一名稱為解元。舉人可于第二年進京參加朝廷舉行的會試。舉人名額各省不等,按一省人口、物産、财賦等确定,大省有百餘名,中、小省七八十名或四五十名。
會試是科舉的第三級考試,由朝廷禮部主持。會試共考三場,每場考三天。會試考中者稱“貢士”或“中式進士”,第一名稱“會元”。會試考中的名額并無定額,每科從百餘名到二三百名不等。考中貢士後方可參加接下來的殿試。
殿試是科舉的最後一級考試。貢士均要參加殿試,考試後根據成績重新排列名次,不會有人落榜。殿試隻考一天。殿試成績分為三甲,也就是三等。一甲有三人,稱為進士及第;二甲有若幹人,稱為進士出身;三甲又有若幹人,稱為同進士出身。其中一甲第一名稱為狀元,第二名稱為榜眼,第三名稱為探花,合稱三鼎甲。,,
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,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。
相鄰推薦:靈氣複蘇之進化遊戲 嬌嬌王妃駕到,撩撥王爺臉紅心跳 全唐詩 火爆槍神 雛鷹的榮耀 我真的沒想當魔王啊 感化男配後我翻車了 最強龍魂師 渣男不渣[快穿] 冷妃嬌妻:殿下是隻貓 美食之大玩家 江塵夏蕊兒 穿梭魂器 從音樂劇開始 風動翰墨 剛下山就被女神騙去領證了 唐才子傳(精)--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重生之一劍破空 瘋了吧!你管這叫輔助?江塵夏蕊兒 啟禀殿下:太子妃她掉馬啦